钱先生当年在国内的待遇可以说是非常好的,然而自从回国后,没有政治根基,不过因为是统战的标志性人物,得到不错的待遇,然而,别的回国的那些科学家很多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不少人在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甚至死于非命。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要出国呢?看一看袁隆平和华罗庚就知道了。
文革中,袁隆平培养水稻的罐子被红卫兵们砸碎,辛苦培育的品种被他们扔到井里,不得不中断研究三年。遭到批斗和毒打。而如今,他的工作又被新的挺毛派红卫兵们,恬不知耻地称作“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成就”,有些干脆说是“毛泽东领导下的成就”。
华罗庚五零年,毅然放弃优异待遇回国时,发表热情洋溢的爱国宣言:“良园虽好,却非久居之地”,影响了一代海外学人。十年后,他黯然对夫人说:“我想自杀。”消息传出,又影响了一代海外学人。
他没有精力再搞研究,因为他的同事处心积虑地揭发他,批判他。
他二十年的手稿被红卫兵抄家后付之一炬。
他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数论研究,放弃了自己的天赋,去搞应用数学和爱国主义教育。
统筹法让他摆脱了“脱离群众、脱离工农”的口诛笔伐,使他获得全国巡回演讲的殊荣。可他自己知道这东西的生命力,文革以后,再也没有人用。
他在海外的名声为他赢得了待遇,因为他是统战对象,是模范表率,所以要照顾他。
可是其它人就不是了。他的儿子,一家四口人,住十四平方米屋子。他最得意的徒弟陈景润,住四人七平方米一间的宿舍。
清华大学文革委员会主任迟群不断关心他的生活,陈景润成名之后,迟群不遗余力地动员他积极展开批判华罗庚的工作。
华罗庚的优选法在辽宁省做成果展示时,主持辽宁党政军工作的毛远新(毛泽东侄子)对这位天才数学家高屋建瓴地指出:“优选法的‘最优’是不可能存在的,最优这一提法不科学,不符合马列主义,最多只能称为较优。”于是华罗庚只好带领他的弟子们连夜加班,将展示板里的“最优”统统改成了“较优”。
这就是在国内待遇最好的数学家的遭遇。
(转载)
他们爱国不爱国?那么他们爱国之心最后得到什么了呢?听说过把受害人说成是自己的成就的吗?就像张志新,被辽宁党政班子割了喉管枪决。平反以后,辽宁省官员也声称“张志新同志的伟大精神是辽宁的光荣”。
什么叫荒诞!这如果不是荒诞,那么这个世界上面,就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惊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