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诗风雅颂 2011-2-20 19:15
楼主的文章说的很有意思,不论是否与事实符合,但是却实实在在的说了一些自己的东西。
航母对于中国的未来国际地位和经济发展走向都是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的。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没有强大的海军保护自己的领海以及全球的本国商船,绝对不能够称为是世界强国。即使不去称霸,也要全球的保护自己的利益。
航母对于科技的要求是全方位了。从头到尾都是需要国际的前沿的技术的推动,也进一步促进国家科技发展和进步。
很多人对于中国的发展吹毛求疵,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想法和行为。中国应该还在成长,刚刚走向富足,和国际一线国家有差距,要认清这一点,还有就是这是涉及到多方面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允许在发展的时候出现错误。邓小平说:改革的时候会出现先把孩子和洗澡水都泼出去的情况,但是只要把孩子找回来就可以了。
sjjssjjs 2011-2-20 19:36
建好了航母,一定要去美国的东西海岸好好巡逻一下,仿照美舰来香港的模式
ptodblfvk1 2011-2-20 19:45
航母是不是一定要 這要看美國在東亞的勢力吧
但現在看起來好像是不可不用的手段
colonelee 2011-2-21 20:18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yang1737909 2011-2-21 22:16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lizhileihuaidan 2011-2-24 14:11
你先想想造航母干什么,航母是进攻形的武器,中国没有全球战略,要航母干什么?显示国威?如果中国造航母就是给世界一个中国要争夺世界霸权的信号。什么时候造,等中国有这个能力,有这个野心的时候吧
casheye 2011-2-24 16:20
[quote]原帖由 [i]1212598421[/i] 于 2011-2-17 15:39 发表 [url=http://67.220.92.18/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7867177&ptid=3531974][img]http://67.220.92.18/foru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据说美国都已经在进行无人舰载机的试飞了,乖乖,等我们的J20和航母正式列装以后再看,跟人家还是差着一代的距离啊。 [/quote]
X-47B的确很不错,但是也不是什么都好。一个架次只能携带2颗2000磅的JDAM,0.45M的巡航速度,虽然航程接近4000公里,任务弹性显然是无法和F/A-18E相提并论的。
特别是91年海湾战争之后,航母战斗群的舰载机的主要任务已经逐渐向舰队防空倾斜,虽然理论上反舰也主要靠航母上的飞机。X-47B对空战是完全无能为力,反舰的载荷太低,只是隐身优势较大。
X-47B占用的空间并不比F/A-18E小(主要是矮不少,但是这个优势在目前体现不出来),那么用一架X-47B代替一架F/A-18E,航母的战斗力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呢?目前来看显然是减弱了。
无人机继续发展下去会越来越强,但是目前看来,距离取代有人机还是相当的遥远。
tl1985946688 2011-2-24 19:59
希望今年可以看到国产航母下水,虽然在目前卫星侦察的影响下,航母的优势已不那么强大,但毕竟是一个海上移动平台,兵力投射的利器,对于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发挥中国的威慑作用意义非凡。
yuxe 2011-2-25 00:10
中国有这样的技术,现在的经济实力也完全够用,中国考虑的最多的还是国际形式,一但拥有自己的航母,势必会改变格局,在没有完全能把握局势的目前来说,中国还是选择了韬光养晦。
伊什塔尔 2011-2-25 00:57
相信中国早晚都是会有航母的
不过航母这种东西确实是全学科 全国立军力的合成之作
其目的主要还是 非本土战争的空中平台 所以这估计也是中国一直不造 或者不表露出来的原因吧
毕竟我们还是在发展中 过分表露实力很容易引起他国的警视和压制啊
说的好哟 2011-2-25 01:41
我记得中国好像有运一个二手航母回来 正在翻新 忘了是什么名字了 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出一艘的 不然总是一块空白啊
舒畅 2011-2-25 13:46
我认为如果中国拥有了i航母,是体现了一个国家海洋军事实力增加的一种体现。只不过中国的自主研发的水平太差,还得靠仿制外国。
tdnwwx123 2011-2-25 14:47
中国的航母发展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期望。
而现在,不是中国无法开发出属于自己的,而是因为世界的格局不能因我们而去改变。
前几天看这以下这篇文章更是相信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也就日益凸显出来。在军事领域,我军战斗力和国防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安危。靠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已在全军上下形成共识。
作为我军首家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的总参谋部西安科技创新工作站,积极发挥智力流动的优势,坚持以机制创新促科技创新,两年来平均每月都有一项重大科研成果问世,其中17项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7月初,当记者走进这家科技创新工作站时,犹如踏上一艘现代军事科技航母,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工作站与众不同的5个令人惊奇之处。
■机制创新 智力流动有舞台
惊奇之一:一个没有正式编制,且由5家单位组成的科技创新工作站,日常工作却仅靠8个人的办公室来负责。科技创新工作站何以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
科技创新工作站成立于2000年6月,是由总参在西安所属的某测绘研究所、某信息技术总站、西安通信学院、某通信总站和某部五家单位组成。由8人组成的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进站项目的申报、论证和立项,督促成员单位和课题组完成进站课题任务等。
虽然科技创新工作站只是个虚拟的平台,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智力流动、资源共享、学科融合的舞台。因为没有技术人员,它可以从5家单位1500多名科研人员中选拔人才;没有科研设备,它可以调用5家单位的20个计算机网络中心、90多个专业实验室和基地、万余台(套)先进设备。一旦工作站某个科研项目攻关需要,科技创新工作站可以通过其人才数据库和成果数据库从5个成员单位中选出项目所需的科技人才组成联合课题组。
一个即将完成的某重大科研课题,在当初立项后,工作站通过招标,组织了8个单位进行协作,联合了26名专家、教授、博士进行集体攻关。在两年多的艰苦奋战中,专家们纷纷发挥各自领域内的专业优势,使项目很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今已进行了三次成功的试验,近期就可装备部队试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子卿告诉记者,科技创新工作站的成立,体现了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扬学科交叉、整合人力资源的新探索,它有效地提高了各单位和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解决了人才闲置、条块分割、重复劳动等问题,是一种先进的科研体制。
■强强联合 赢得战场主动权
惊奇之二:一辆集侦察、定位和通信于一体的新一代应急机动侦察车,从立项、研制到装备部队仅用了短短8个月时间。科技创新工作站何以有如此大的能量?
说,能进科技创新工作站从事研究的人,不是专家也最起码应该是个某学科的带头人。而小赵却是个只有三年兵龄、稚气未脱的孩子。只因他勤奋好学,曾获得过军队科技进步奖,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便被破格吸收为科技创新工作站研究人员。在这里小赵如鱼得水,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多次参与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科技人员通过在工作站的学习和锻炼后,回到原单位成了学科、学术带头人,带动了科研项目的大突破,实现了出大成果、出顶尖级人才的良性循环局面。
■政策优惠
院士专家都愿来
惊奇之四:总参目前有21名两院院士、数千名高层次的人才,而如今已有13名院士和200多名专家走进科技创新工作站。科技创新工作站何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简化立项手续,项目公开招标,实行首席专家对项目的人力、设备、经费的使用全权负责……科技创新工作站一连串的优惠政策,犹如一股清凉的春风,吹活了一潭春水。
在这里,科技人员不需要为繁琐的项目审批制度以及科研经费所犯愁。因为科技创新工作站作为体制创新的平台,始终本着“不管哪个部门的人才,都是部队的人才,都是国家的人才”的全新观念,为科研人才提供了一个不受束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科研人才不仅可以得到技术、资源、资金和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而且还有德高望重的院士悉心指导,有精神和物质上的各种奖励。
在采访中,进站专家、来自西安通信学院的副教授潘进博士刚刚因科研成果突出获得了1.6万元的奖励,虽然这个数字与地方科研人员相比还有差距,但毕竟向“优劳优酬”迈出了关键一步,“知识有价”在这里被响亮地喊了出来。
还有一名科研人员,进站前是个副研究员,但进站参与了两个重大科研项目后,工作站认定他已经具备了研究员的水平,于是经工作站申报、上级单位批准,这个副研究员很快转为研究员,并且不受编制比例的限制。据悉,自工作站成立以来,已先后有1名专家被提前晋升职务,4名专家被提前调整技术等级,还有9名专家得到相应的奖励,这在科技干部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与此同时,工作站每年还派出许多有培养前途的专家学者到国外学习经验。两年已有20多位专家被派出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16名专家分别到世界各国的科研单位考察访问。
难怪不少科研人员对记者说:“科技创新工作站对于我们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能够进科技创新工作站搞科研,实属人生的一大幸事。”
■选准课题
新成果贴近实际
惊奇之五:在科技创新工作站已完成的20项成果中,目前已有18项装备部队,成果的转化率高达90%。科技创新工作站研制的成果何以如此深受部队欢迎?
打造一艘现代军事科技航母,说到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根据部队实际需要研制开发未来战场急需解决的装备,从而提高部队战斗力。但在不少科研单位,费尽心血搞出来的成果,尽管奖评得很高,但因脱离了部队实际,致使很多好的成果不能很快地转化为战斗力,从而陷入了“一研制、二评奖、三展览、四入库”的怪圈。
针对这一现象,科技创新工作站在制定攻关项目时,始终坚持急部队之所急,想部队之所想,解部队之所难,瞄准部队需要选课题,围绕“打赢”开展科技创新。
现代战争不对称、非线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战场上对单兵作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兵信息系统便是当前军事斗争准备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工作站得知这一情况后,深入部队了解对该设备的具体要求。仅半年时间便完成了方案设计、应用软件的研制和硬件的改造,如今该设备已顺利通过了联调,交付部队试用。有关专家评价,此系统对提高单兵野外生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去年,科技创新工作站的科研人员到部队搞调研,得知某通信总站着眼现代化战争对野战通信的需求,一直想为野战通信车研制一套“应急机动通信分队自动化指挥管理系统”,解决野战通信分队在高度分散情况下的组织指挥问题,但由于缺乏熟悉、掌握GPS导航定位技术、电子地图生成技术的专业人员,使几年前就提出的课题一度搁浅。回来后,工作站组织测绘、通信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将通信技术、GPS导航定位技术和电子地图生成技术有机地结合,仅用8个月便攻克了这一难题,并且当年就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两年来,科技创新工作站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受到了总参领导的高度认可。自去年以来,总参又陆续创办了4个创新工作站,已吸纳了近千名专家学者对218个高精尖难项目进行联合攻关,现已有近一半研制成功。科技创新工作站,已无可置疑地成为军队顶尖科技工作者孵化科研成果的理想温床。 ■工作站专家正在协同攻关■本版摄影/王安民 ■我军卫星大地测量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科技创新工作进站专家魏子卿(右一)正在指导年轻科研人员
fantasy_aei 2011-2-25 17:27
我只是觉得,中国的航母会无疑问的加快亚洲军备竞赛
落雪 2011-2-26 13:10
我们发展我们自己,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武器我们就发展什么样的武器,我们不会听从外人的叫嚣和非议,我们发展航母有人说三道四,恰好说明我们有了航母会拿捏住他们的短处,我们就是要发展更多的武器,发展的更加强大,让那些对中国不怀好意的国家和人不敢对中国冒险。
sixhuhai 2011-2-26 13:19
中国的弹射系统估计还是没研制出来,要是有弹射系统,估计早有航母了
再说咱们也不像美国佬似的,今天打这个,明天打那个,咱要航母有啥用
多挣点儿核动力潜艇,能打掉美国佬的航母不就行了
注册来托吖 2011-2-26 14:24
回复 59楼 的帖子
没有航母就没有制海权,核潜艇就是东躲西藏的命。看看前苏联海军发展的历史就知道了,航母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